泰国资源丰富体系完善,为何乱象频出,无
泰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国土面积约51.3万平方千米,人口近万。东拥泰国湾,西依安达曼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热带季风气候使泰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
这是一个上苍眷顾的国度,充沛的雨水滋养了种类丰富的农产品。天然橡胶产量排在世界首位,柚木出口全球第一,大米出口量仅次于印度,屈居亚军。
泰国还富产大量的椰子、菠萝、芒果、山竹等热带水果,农产品成为泰国经济的一个招牌和外汇收入的关键来源。
泰国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富集多种矿产,锡矿储量位居各国之首,出产的萤石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泰国还拥有天然海洋渔场安达曼海和泰国湾,具有较为完善的渔产品集散地和渔业中心,这些条件使得泰国成为亚洲继日本和中国之后的第三大渔业国。
泰国还是世界第一产虾大国,冻虾出口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其所产“虎皮虾”风靡全球。
风景如画的泰国更是拥有“东方夏威夷”芭堤雅和普吉岛,全年游客如织。泰国也是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在全球产业链转移大潮中,泰国更被多国制造企业视为承接宝地......
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的国家,应该是泰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所在,然而现实就是那样骨感得让人慨叹。许多泰国人自己都会感到非常迷茫,泰国资源丰富、体系完善,其条件这么好,为何乱象频出,无法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呢?
1、经济发展一波三折
泰国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90年代时,还主要实行的是以农业为依托、以加工出口为手段的新兴农业工业化模式。
年以前的泰国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曾连续十年创下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纪录,一度工业增长率超过10%,这段时间被称为“泰国工业革命”时期。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和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国家货币都不同程度地升值,在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
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将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推送到泰国等东亚“四小虎”国家,外资大量流入推动了泰国经济迅猛发展。到年,泰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3年前的12倍。
至年间,泰国年均GDP增长率10%左右,泰国因此获得“东亚小虎”的美誉,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然而,泰国产业发展的转型较为缓慢。泰国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行业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交通、港口、电力、运输、通讯、社会服务严重短缺,反而是证券、房地产等个别行业却畸形膨胀。
工业布局高度集中于个别地区,地区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曼谷及其周围经济繁荣、寸土寸金,而偏远地区则非常落后。
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低,以泰国稻米为例,泰国稻米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其单产却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居亚洲最后几位,与其大米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
泰国还缺少科技含量高和具有世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企业多为中小型,科技含量极低,技术升级缓慢,致使经济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发展后劲。
总体上来说,泰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工业生产结构也未能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特别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泰国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畸形发展严重。当时的泰国银行几乎都是“问题银行”,按照国际银行业标准都应列入破产关闭的行列,然而却因其具有强大的背景而照开不误。年前,仅4家银行就控制了全国贷款总额的近一半,形成高垄断、高风险。
加之泰国在经济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实施较为激进的金融自由化措施,使原本脆弱的金融基础更加岌岌可危。
20世纪90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到来,泰国彻底放松了对金融业的必要管制,上下摩拳擦掌准备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却没想到自己的国家竟然只因为一个人,就发生了金融混乱,且爆发危机。
年,因金融业泡沫过大而受到国际炒家索罗斯狙击,泰铢狂跌一倍不止,泰国股市急剧下跌,外汇储备损失多亿美元。
这次危机使泰国大量企业倒闭、中产阶级破产,广大工人和农民的贫困率和失业率大幅上升。到年,全国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世界银行定义的每天1.5美元的贫困线下,泰国可谓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年他信上台后,坚定地推行“草根政策”,施行“30铢治百病”全面医疗计划,使得泰国经济开始平稳增长,连续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左右。
年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让泰国经济受到影响,年出现较大幅度衰退,经济再现负增长,甚至比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年还要低一倍。虽然经过努力,泰国经济终于走出低谷,但想要恢复到“东亚小虎”的状态已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泰国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且在十年的时间里两次跌落谷底,是与泰国所具有的独特政治生态密不可分的。
2、政坛乱局几时休
从年军人政变,开启民主革命瓦解君主专制时起,泰国就陷入军人独裁专制和政局动荡的反复循环之中,政变频发导致政权更迭成为泰国政治的一大特征。
泰国照搬美国的西式民主政治模式,实行多党制,但是泰国本身东方式的封建文化传承又极为深厚。
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泰国虽然建立起多党多集团协商政体,但国内五种政治力量:国会、各派政党和团体、各利益不同集团、军队、政府系统之间矛盾非常尖锐,政府内党派倾轧,仅年到年间总理更换就达7次之多。
这种政治不稳定埋下的定时炸弹,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不发展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其导火线越绷越紧,危机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而且一直以来泰国的行政效率都极为低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公职人员因收入少于在私企的同类人员而日益流失,不少知名的泰国技术官僚也因此而加盟著名私营金融企业,影响政府公职人员素质的提高。
并且泰国的政治特权经济化现象极其严重,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尤其是官商勾结、权钱交融、裙带关系、寻租现象泛滥。一些官员利用权力拥有大量土地和资产,他们或兼职参股于大企业财团,或直接就是大老板。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少严厉有效的反腐败制度和措施,致使“上台是高官,下野是巨商”成为普遍现象。
这一系列问题导致20世纪90年代的泰国经济和社会繁荣存在极大的隐患,最终以一场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而收场,作为受到风暴冲击最早的国家,泰国受挫严重。
在21世纪初,以电信企业起家的他信当选总理,其政府实行的“草根政策”一度将泰国整体形势扭向好转。
但是他信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