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壬寅春分3

昆明白癜风 http://m.39.net/pf/a_9379411.html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沈联涛,上海远东出版社,-08

作者绝对算是亚洲货币银行学的大佬,具有长期一线真经验,不像我们的流水官员,而且愿意写作分享实在的观点,比学校的教材珍贵太多。他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亲历者,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同时站在亚洲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种种身份叠加,可能是唯一的人。

作者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和受冲击五国的内在要素说起,解释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是日元(美国喷嚏,日本感冒,其他亚洲国家肺炎),即一条供应链两种汇率(美元-日元-亚洲货币)。进而延伸到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既可以看做是一线真切材料的逻辑推演,也可以看做作者为金融监管(或金融当局操作)这门学问的发起。最珍贵的还是作者身份和经历,足以代表亚洲发声。

书上常见的数字表,GDP,贸易,具体的事物抽象成为简单的数字。其实一般的金融从业者日常是不用看这些表的,甚至包括央妈的人,那么谁是最适合看这个数字的人?就像一个个简单的数字无法全面展示一样,三言两语对本书的总结可能没有意义。那就说点其他的。

1.东亚金融体系。金融为发展服务:追赶阶段是合适的,但继续下去不公平。利润归个人,损失归社会。潜在的损失由全社会承担,公债,税收,高通胀,低利率都是成本的来源。储蓄为发展服务,即将现在的居民利益让渡于企业,但回过头来,居民养老金就需要再找其他来源了。其中大而不能倒企业的出现非常突出,直到现在中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恒大倒了,但大型城投还没有。其中对年预测日本劳动力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例会进一步恶化好像到现在也没有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2.书中不乏对美国或IMF的批判,对世界银行或亚洲国家的声援,这与黄达《金融学》中的态度一致,但其实IMF也在进步。华盛顿共识大名鼎鼎,也以为自己看过多次,但截图如下的共识,现在看来部分内容却是没有做到。虽然作者提出未来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将超过美国和欧洲,但书中仍然没有给出亚洲和旧秩序国家共存。

再结合下面的截图,可见现在仍然适用。

3.书中的一段精彩之处是对亚洲危机中5个国家地区信手拈来的描述,不像日常所见的国别研究凑字数。包括脆弱的泰国,和中国很像的韩国(经济强悍,集中度大幅高于他的师傅日本,金融体系脆弱)近两年港股通和债券通的推出,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中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学习到的。无论多大的企业,都可能面临风险,我想这可以由大型民企延伸到央企。马来西亚。经济健康,金融监看,危机初期甚至还救助。过热经济、短期资本流入,长期经常性账户逆差,最后靠临时资本管制解决。印尼。苏哈托。香港。书中提出一般市场都是有秩序组织垄断出现的,比如股市、债市,但外汇市场有垄断例外,因为外汇是一个国际自由市场,不存控制的机制,这就给了索罗斯等投机人机会,最终的解决其实也利用了非常规(违规?)的手段,即香港央行亲自下场买成分股,感觉最近的央妈上缴一万亿也有点类似的感觉。总之,中国正在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在亚洲部分国家发生过,不是新鲜的,甚至增长的奇迹韩国也在-演过一遍。可能由于我们摸着小伙伴过河,很多坑就没有再踩。4.综上,关于亚洲的部分让我感觉看书还是太少了,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物却让我以为是制度创新下的新鲜事。5.作者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也是相当系统的,但是我感觉可能由于不是他本人亲身一线经历,整体上有二手文献的感觉。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银行家应该是“品格高尚,值得信任并承担起信托责任的巨人”,即金融从业者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品质,甚至优先于利益,这样才是一个正常的秩序,而量化投资本身无罪,但运行机制进一步产生的效果是有品质问题的,这也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对冲基金不发达,但是互联网创新是日新月异的,其中的品质问题是广泛存在的。阜成门交易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